缺少兄弟姐妹
六一儿童节,六一六一,“非常6+ 1” 。呵呵,啥意思?现在的家庭结构基本都是“非常6+ 1” ,或者说“ 421” :爷爷奶奶外公外婆,爸爸妈妈,加上1个孩子。独生子女政策的直接后果,就是造成了一个孩子的孤单,同时还有一个孩子的自私霸道。
缺少快乐的童年
毫无疑问,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,但是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,他们真的很快乐吗?回忆自己的童年,没有堆积成山的作业,没有太多考试的压力,主要任务就是“玩”,虽然并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和美食,但是觉得很开心,记忆中的橡皮筋、跳房子、翻墙、爬树,都是那么美好。今天的孩子,会把什么留在记忆里?
缺少民族精神
“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”,听起来似乎有点傻冒。也许,和平年代,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,也没有机会喊出“国盛我荣,国衰我耻”的口号。如今的孩子,吃的是麦当劳肯德鸡必胜客,穿的是“哈韩”“哈日”,看的是欧洲风暴美国大片,过的也是洋节,究竟该怎样建立我们的民族精神呢?
4、缺少人生理想
看过一个小学生调查,“你长大了想干什么?”很多孩子答曰:“挣大钱”、“当大官”、“做老板”、“找漂亮老婆”。当然,也有什么科学家、工程师、宇航员之类的,可是听起来绝不像肺腑之言,或者说,孩子们并没有发自内心的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的想法。高尔基曾经说过:“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,他的毅力就会越坚强。”是啊,可是现在多少孩子还有鸿鹄之志呢?
5、缺少责任感
还是上面的这个小学生调查。有一次教室脏了,迟迟都不见人打扫,老师找到了几个学生和班干部,但他们的回答十分惊人:“今天又不是我值日!”这个理由表面上看起来无可厚非,值日生没有完成任务,他确实没有尽到责任,然而其它同学呢?引申开来,水龙头在滴水,没有人主动去拧紧;大白天教室亮着灯,没有人主动去关上;地上有垃圾,没有人主动去捡。事不关己、高高挂起?
6、缺少情商教育
现在的孩子营养充足,都非常的聪明。而且,当代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,所以孩子们的智商普遍提高了。然而,“长江后浪未必推得动前浪”,因为孩子们的情商在急剧下降。这不是对孩子的讽刺,而是对教育体制、对学校、对老师、对家长的棒喝!只知道索取,不懂得付出;只知道享受,不懂得感恩;不会分享,不会奉献,不会尊重他人……从小学到高中,教育有几回是真正从心灵深处去培养孩子的情感?
7、缺少“读书”的兴趣
我说的“读书”不是指上学读书,而是阅读书籍。电子时代,有几个人还愿意“读书”?电脑是个好东西,网络是个好东西,能够更加快捷便利地分享各种信息,然而当屏幕正在日益侵占孩子们的时间,这不仅仅是对视力的影响这么简单。“快餐文化”和眼花缭乱的信息,无法替代阅读的乐趣和幸福感。阅读之中蕴藏着心灵的熏陶,饱含着思考的智慧,让书成为孩子童年最好的伙伴吧。
8、缺少合理的批评和惩罚
现在普遍强调“赏识教育”,多鼓励孩子,多赞美孩子。没错儿,然而,凡事皆有度,要对孩子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,无原则的夸奖只会造成孩子骄傲自满、是非不清。更严重的问题是,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弱,听惯了顺耳的话,就听不得一句批评,即使做错了也不能批评,受到一点指责就极为委屈不满。
[NextPage]
9、缺少适当的挫折和失败
北京市教育研究会曾对1722名青少年进行抽样问卷调查,当问到:“你遇到失败打击时能顶得住吗?”很多人回答是“一般”或“顶不住”。主要理由是:“没有经过失败的打击和锻炼”,“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支持,我就没有顶住失败和打击的勇气”等等。
现在的孩子从小一帆风顺,养尊处优,长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,如果家长又过于保护,含在嘴里怕化了、捧在手里怕摔了,有无数的手在扶着他,生怕他跌倒,那么孩子意志力越来越薄弱,很难迎接人生的暴风骤雨。
10、缺少劳动的机会和吃苦的精神
“非常6+ 1” ,六个伺候一个。无微不至的关怀,使得孩子缺少劳动和服务他人的机会,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,四肢不勤,娇生惯养,不会吃苦耐劳。在学校,学习的时候也不愿意动脑筋,不去探究知识,只是机械性的记忆或抄写。劳动的时候,不愿主动出力,挑肥拣瘦,脏活累活不愿意做,或者磨磨蹭蹭。
11、缺少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
“久居兰室不闻香”,长久呆在一个遍植兰花的居室,对香气的嗅觉迟钝了。同样,“久浸爱中不知爱”,所有大人围着孩子转,孩子会产生错觉:“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”,“我是最重要的”,“所有人都应该爱我、对我好”。当孩子进入社会,如何能够适应角色的转变?如何学会与他人交往和合作?
12、缺少宽容豁达的心态
因为一块橡皮,两个孩子破口大骂,甚至大打出手。如今的孩子,一遇到不顺心的事,很容易发脾气,动不动就离家出走,动不动就要死要活。不会理解他人,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,不会以宽容的心态平和地面对困难。